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全体劳动者都在用汗水与智慧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最终力量。因此,党的群众路线要求我们,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始终走群众路线。
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每个人都是英雄,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近年来,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时期,许多地方的官媒纷纷报道交警在烈日下执勤的辛苦场景,意在弘扬他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然而,这些报道却没有赢得普遍的赞誉,反而引发了一些网民的冷嘲热讽。有不少网民表示,自己从事的工作同样艰苦,甚至环境更为恶劣,但却始终得不到媒体的关注。他们表示,如果能与交警换工作,自己愿意承受执勤的压力。
这一舆论反应值得深思。事实上,交警在高温下执勤确实辛苦,他们的工作保障了交通秩序和城市运行的正常。但网民的质疑并非全然针对交警,而是反映了社会中其他劳动者辛勤付出却长期被忽视的事实。这种情绪的背后,体现出一种对劳动公平与价值承认的渴望。
劳动价值的多样性与被忽视的行业
社会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努力。从建筑工人、农民到外卖配送员,从生产车间的技术工人到环卫工人,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职业维系着社会的正常运行。建筑工人在烈日下挥汗如雨,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农民在田间辛勤耕耘,为全国人民提供粮食保障;外卖员和快递员日夜奔波,为千家万户的生活带来便利;生产车间的工人在高温高噪音环境下操作设备,确保工业生产持续进行。他们的辛勤付出,与交警在烈日下的坚守一样,是社会得以运转的重要保障。
然而,这些劳动者的辛苦往往缺乏聚光灯的关注。他们的工作环境和付出并不亚于交警,甚至更为恶劣。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故事并未被充分报道,这难免让一些网民产生失落感和反感情绪。
官媒报道的改进方向
要化解这种不满情绪,并更好地弘扬劳动精神,官媒在报道方式上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更全面地展现劳动者群像
媒体在报道某些行业辛劳时,应先介绍其他行业的劳动场景,如建筑工人、外卖配送员、车间工人等,展现他们的日常工作与艰辛付出。这种多角度的报道方式能够让不同职业的劳动者都感受到尊重与关注。避免孤立化和特权化倾向
在报道中,应将特定行业的辛劳融入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例如,报道交警时,可以强调他们是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中的一员,辛苦付出是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精神的缩影,而非单独突出的“英雄式行业”。引导公众尊重多样化劳动
通过报道,宣传劳动平等的理念,让公众意识到各行各业的劳动同样重要,避免将赞誉和光环集中于某些行业,进而引导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良好氛围。关注劳动条件与社会保障
除了宣传劳动精神,媒体还应更多关注劳动者的工作条件、权益保障和职业发展问题。例如,报道建筑工人、农民和外卖员的辛劳时,可以适当加入对改善工作环境、提升职业保障的建议,引导社会关注劳动者的实际需求。
平衡报道与社会公平
劳动者的价值实现,不仅仅体现在辛勤付出中,更应体现在合理的社会回报与认可上。官媒作为舆论的引导者,承担着平衡社会认知、弘扬劳动精神的重要职责。对交警的报道可以是一个起点,但更应该是一个契机,让更多被忽视的劳动者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尊重。通过这样的平衡报道,可以进一步消解社会分歧,激发全社会劳动者的积极性。
全社会团结奋斗
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全体劳动者都在用汗水与智慧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报道应更有温度,更具包容性,通过讲述每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故事,激励人们珍视劳动的价值。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理念,凝聚起全国人民的奋斗力量。
全体劳动者加油!让我们在各自岗位上继续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